欢迎来到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

提振消费信心让谣言无处遁形

时间:2017-08-11 来源: 作者:

近年来,不时涌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不断冲击着消费者的神经。从草莓致癌到塑料大米,这些谣言的传播几乎都重复着同样的路径:谣言出现消费者恐慌专家辟谣谣言再现消费者再恐慌。

伤农谣言为何屡辟不止?究其原因,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大部分人在吃的问题上,往往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谨慎态度,一丁点风吹草动,不及时化解,就会酿成集体性恐慌。加之当今时代,又是一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谣言的传播呈现出跨时空性、从众性、极端化的特点。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大可不必听风就是雨,闻谣色变。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处于稳中向好的态势。前不久,农业部发布了我国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6%。从规范化的生产到严格的监管,整体来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可以信任的。

如何提振消费者的信心,铲除伤农谣言不断滋生的土壤?笔者认为,首先,要提高农业生产信息的透明度。近些年,农业生产过程中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消费者对于农业生产缺乏直观的了解。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公众的引导,普及科学消费知识、理念。当谣言出现时,政府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辟谣,让科学知识跑在谣言前面,有效狙击谣言的恶意传播。

再次,要加大对非法造谣、传谣的惩处力度。谣言产生易消除难。伤农谣言对于一个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应加大对恶意造谣、传谣的惩处力度,特别是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惩不贷,增强法律震慑力。

最后,从根源上,还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是建立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的这一根基之上的。继续坚持产管并举,推进社会共治,不断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整个信誉生态明朗了,伤农谣言就失去了肆虐的土壤。公众的消费信心提振了,伤农谣言将无处遁形。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