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

耳穴疗法简介及常见病治疗

时间:2022-04-19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耳压疗法是指使用丸状物贴压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炎症性疾病如牙周炎、咽喉炎、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等;功能紊乱性病症如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癔病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因其操作简便,效果明显,所以在我国民间流传较广。耳穴疗法具有如下的特点

  图片1.png

  1.全息性:耳穴,是指分布在耳朵耳廓上的穴位。本质上是全身各部位的器官、组织分布在耳廓上信息点。人体各部位在耳廓上都有特定的信息点,这些信息点与相关部位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影响,按传统的说法称这种信息区为“穴位”。现在的耳穴也叫“耳全息穴”。(全息指一个局部包含有整体的全部信息,是整体的“缩影”。)2.耳穴在耳廓分布表浅:都在皮肤表层,轻轻一碰,就能触及穴位。3.耳穴信息反映的显性率高:人体内部各器官组织的生理、病理信息,在局部都有反映。4.耳穴的对应性强:体内器官组织病变,很快就会在耳穴出现反映。

  除上述特点外,耳穴疗法还具有如下优点:1.耳穴的分布有规律,易学易记易用:耳穴的穴位名称基本上都是以人体身上的生理名称命名。2.穴位敏感度高,疗效好3.信息点多,应用面广。4.耳穴与其他疗法协同作用强,可与其他疗法联合,形成强大合力5.刺激手段多6.耳穴疗法有“多病同治”的功效。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病的耳穴方法

  (一)牙痛:

  常由外感风邪、胃火炽盛或肾虚火旺等致火邪循经上炎而发牙痛。表现为牙齿疼痛、牙龈红肿、面颊部肿胀等。相当于西医的牙龈炎。

  治则:清热止痛。常用强刺激按压法。

  操作步骤:

  1、取穴:口、屏尖、颌、牙、神门。

  2、配穴:牙痛兼有口臭、牙龈红肿、嗳腐可加用胃、大肠;兼有发热、恶寒、咽喉痛加用耳尖、轮1、轮2、轮3;牙痛兼有反复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加用肾。

  (二)失眠

  不寐也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表现为睡眠时间、睡眠深度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其主要原因为心、肝、脾、肾等脏腑失调。

  治则:解郁降火、养心宁神。常用弱刺激按压法。

  操作步骤:

  1、取穴:心、神门、皮质下、交感。

  2、配穴:脾胃不和加用脾、胃、大肠;心肾不交者加心、肾;心胆气虚者加心、胆、肝;心脾两虚者加心、脾;肝郁气滞者加肝、三焦。

  (三)头痛

  头痛为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多由外感邪气、或由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房劳无度所致。常根据经络理论进行辨证,前额头痛为阳明头痛;头颅两侧头痛为少阳头痛;枕部头痛为太阳头痛;巅顶头痛为厥阴头痛。

  操作步骤:

  1、取穴:神门、皮质下、耳尖、枕。

  2、配穴:阳明头痛者加额;少阳头痛者加颞;太阳头痛者加膀胱;厥阴头痛者加肝;痰浊头痛者加脾、胃;肾虚头痛者加肾;肝阳上亢者加肝;气血亏虚者加脾、心。

  (四)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指排出了继发于神经、内分泌和代谢障碍性疾病所产生的肥胖,其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脾虚引起痰湿积聚于内所致。

  治则:健脾利湿祛痰。

  操作步骤:

  1、取穴:饥点、肺、脾、肾、三焦、内分泌、皮质下。

  2、配穴:大便秘结者加大肠、直肠下段;小便量少者加膀胱;心悸气短者加心、神门。

  三、耳压疗法的禁忌症

  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时禁用。

  2、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禁用。

  3、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及孕妇禁用。

  四、耳压疗法的注意事项

  1、耳廓暴露在外且血液循环较差,皮肤受损感染后易波及软骨,严重者可致软骨炎症,故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

  2、年老体弱者宜卧位,用弱刺激按压法。

  3、湿热天气耳穴压丸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宜1~2天一换。

  4、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原文链接:http://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ksh/202204/t20220407_26558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