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北京市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2-06-16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各区卫生健康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市疾控中心,各相关用人单位:

  为做好2022年北京市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中国居民及重点人群健康素养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的通知》(国卫规划函〔2022〕17号)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关于印发<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技术方案>的通知》(中疾控职科便函〔2022〕49号)要求,我委组织制定了《2022年北京市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6月7日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市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 杜金颖, 83979678;市疾控中心 胡丽、刘丹,65925963)

  2022年北京市重点人群

  职业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职业病防治项目工作任务安排、《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中国居民及重点人群健康素养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的通知》(国卫规划函〔2022〕17号)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关于印发<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技术方案>的通知》(中疾控职科便函〔2022〕49号)要求,结合北京市实际,制定2022年北京市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如下。

  一、监测目的

  了解北京市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和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因素,明确优先干预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活动;发现问题、分析趋势,评价职业健康促进效果,为制定职业健康相关政策、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二、监测范围

  监测范围覆盖17个行政辖区(包含经济技术开发区)。调查行业领域包括4个第二行业领域和5个第三行业领域。

  根据职业病危害分布情况和劳动者数量及国家安排,选定第二产业调查行业领域为(行业领域标号与国家保持一致):⑫汽车制造业;⑬通用、专用设备及铁路等运输设备制造业;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⑯木、竹、藤、棕、草加工制品业和家具制造业。监测对象为上述4个行业领域内的一线劳动者,即直接从事生产制造的生产工人及相关人员(含劳务派遣人员,包含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不含行政管理人员。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有关要求,选定第三产业调查行业领域为:①医疗卫生业;②教育业;③环境卫生业;④交通运输业;⑤快递/外卖配送业。监测对象分别选取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从事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从事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教师;从事街道卫生保洁工作的环卫工人;出租车公司、公交等客运公司、货运公司及网约车平台公司驾驶员;快递公司和外卖配送员。

  三、抽样设计

  (一)样本量

  每个行业领域有效样本量应不低于800人,全市预计调查不低于7200人。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可结合实际适当扩大调查人数,以提高样本代表性。

  (二)第二产业抽样原则

  在全市范围内,以企业作为整群抽取样本的单位,按照不同规模企业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其中,各行业大型、中型、小微型企业应调查人数原则上分别不低于160人、240人和400人,大型企业调查数量应控制在调查企业总数的10%以内。具体抽样企业名单由市疾控中心组织各区疾控中心制定,由市卫生健康委下发。

  (三)第三产业抽样原则

  采用多阶段、PPS抽样法(按人口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和整群抽样方法。

  第一阶段抽样:参考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由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按照PPS抽样法,在北京市随机抽取了朝阳、海淀、大兴、通州4个区。第三产业中的医疗卫生业和教育业,北京市在国家抽取朝阳、海淀、大兴、通州4个区的基础上,自选2个城区(东城区和西城区)和2个远郊区(门头沟区和延庆区),共8个区开展调查工作。

  第二阶段抽样:各区每个行业领域整群抽取≥200人。若某区某行业领域的调查对象人数不能满足样本量需求,可增加相应调查机构数量;若仍不满足样本量需求,则整个区多的相应行业调查机构全部纳入调查。后续抽样要求如下(具体抽样机构名单由市疾控中心组织各区疾控中心制定,由市卫生健康委下发):

  1.医疗卫生业:每个区随机选择1-2家三级或二级医院、2-3家一级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三级或二级医院≥100人、一级医院≥100人。

  2.教育业:每个区随机选择1-3家中学、1-3家小学的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分别≥100人。

  3.环境卫生业:每个区随机选择1-3家环境卫生机构的环卫工人进行问卷调查。

  4.交通运输业:每个区随机选择2-3家出租车公司、公交公司、货运公司以及网约车平台公司的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

  5.快递/外卖配送业:每个区随机选择1-3家快递公司和外卖公司的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进行问卷调查。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监测内容

  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人口学信息、职业健康素养状况和自报健康状况等。其中职业健康素养可划分为三个方面,即职业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工作方式和基本技能。

  (二)监测指标及判定标准

  职业健康素养水平是指具备基本职业健康素养的劳动者在总劳动者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按照劳动者在问卷中的得分结果进行评价,判定标准:问卷得分达到总分80%的,判定为具备基本职业健康素养。

  (三)监测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非特殊情况不使用纸质问卷),由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建立统一信息收集管理平台(即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调查信息系统,http://36.112.134.244:8001/),发布任务、生成问卷调查二维码,开展现场调查,原则上采用面对面形式组织调查(因疫情防控需要等特殊情况除外)。调查对象可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二维码以匿名自填形式进行问卷填写。

  五、干预措施

  在配合国家层面做好干预工作的基础上,市区疾控中心重点开展以下活动:

  1.围绕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等重点工作,开展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机构、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加强职业健康的政策宣传、普及职业健康知识。

  2.开发科普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科普素材,通过广播电视播报、公益广告、健康讲堂、知识竞赛、微信推送等多种途径,开展互动式和参与式健康教育活动,向重点行业领域职业人群传递通俗易懂、科学准确的职业健康科普信息。

  3.加强媒体传播能力建设,鼓励、扶持各级电台、电视台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办优质的职业健康科普节目,发挥融媒体传播效应,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营造科普宣传的浓厚氛围。

  4.积极推动健康企业建设、争做“职业健康达人”活动、职业健康优秀传播作品征集等活动,推出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发挥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形成规模效应,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5.结合当地行业产业特色和人文环境等因素,创新地方性或区域性的职业人群健康素养干预策略,更好地满足职业人群日益增长的职业健康需要。

  六、工作要求

  (一)组织协调

  各区卫生健康委要按照市卫生健康委的要求认真组织辖区用人单位,做好辖区内各用人单位的组织协调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员、设备、经费的保障。落实好各项管理要求,保障2022年度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技术支持

  市疾控中心负责全市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的技术支持工作,按照统一要求开展调查,做好质量控制、数据清洗分析、干预效果评估和报告撰写等工作。在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应当组织各区疾控中心做好各区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各区疾控中心应当做好辖区内监测企业的调查实施工作。

  (三)数据收集与管理

  市疾控中心成立现场调查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调查工作组要落实调查问卷的填报工作,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

  (四)质量控制

  1.调查前质量控制。市疾控中心负责培训区疾控中心及调查点工作人员,培训使用统一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严格遵循指定的抽样方法进行逐级抽样,直至抽取调查对象。调查前与被调查单位进行沟通,充分获得有关机构和调查对象的支持与配合。开展预调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2.调查阶段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使用统一调查平台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明确质控方案,做好文字及影像资料的过程记录,严格审核把关。调查现场应有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前的必要说明,确保调查对象理解并愿意真实、完整地填报问卷,并协助有阅读困难等不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者进行问卷填报。

  3.调查后质量控制。应对原始数据进行清理和逻辑校验,规范对缺失数据的源头控制、缺失数据处理(填充或删除)等,剔除不合格问卷。对不合格问卷较多的地区予以重点核查和二次调查。

  4.经费使用与管理。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经费主要用于调查职业健康素养状况、开展监测和干预技术指导,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实施干预活动并评估效果、建立和维护专家库、撰写报告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五)技术报告

  市疾控中心负责撰写技术总结报告,2022年10月31日前报中国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健康委。技术总结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调查覆盖范围和调查对象情况,主要调查结果(数据统计分析与评价),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等。各区疾控中心负责撰写辖区监测工作的技术总结报告。

  附件: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调查个人问卷.pdf

  


原文链接:http://wjw.beijing.gov.cn/zwgk_20040/zxgk/202206/t20220610_27342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